阿梵達電子報
意識探索
第十期
你想要相信什麼呢?剛開始這個問題似乎是在邀請你放棄現實,開始自我欺騙;但若是問的時機對了,則不然了。事實上,這個問題可以是邀請你去放棄你被困在現實生活中,而你感覺你什麼也改變不了的假象。
塑造你自己的現實
哈利.帕爾默
現實至少有三種樣貌。第一種是事物依他們本身樣貌的「物質現實」。除了你能說「它是什麼就是什麼現實」外,也沒有太多能解釋物質現實了。第二種現實是感知與解讀「它是什麼就是什麼的現實」。有些人認為蛇很美,有些人則認為它很醜。現實從不同觀點來看會有不同的結果,感知會影響現實。第三種現實是你的「心靈」,對大多數人而言,就是生命。也就是對於事物你是如何感覺的,你在那裏做的決定,和當沒有人在看你的時候你真實是誰。
如果每個人都能覺察到他們相信什麼對他們的生命是有直接影響的這個事實,將是很好的一件事。在心靈的領域裏,相信與信仰是如此運作著的。不幸的是,大部份的人在他們幼小的時候就被教導著「他們應該相信什麼」的信念群持續砲轟著,結果就產生了有時即使他們說相信,或甚至說他們想去相信,都跟他們實際上真實的相信有了一段差距。如果你期待你的頭腦根據你被教育的知識去相信,或根據你想相信的狀況去運作,你很可能會經驗到失望。頭腦是根據你的信念來塑造的,它不是被「應該」或「希望想要」的信念塑造,而是根據「我真實相信」的信念來塑造成型的。
在阿梵達課程裏,你將從經驗中發現你真實所擁有的信念,那個你真實決定了的、完全不懷疑的就相信的信念,會導致你創造或吸引經驗來證實這個信念的存在。這也許是個好消息,也或許不完全是個好消息。若是根據你無法掌理控管你的信念的程度,心靈決定的現實將會持續超越你的控制能力範圍。
你從他人接收到的信念群,即使他們可能只是反應現實,是不會塑造成為你的現實。如果你這一生僅有的抱負是依據他人經驗他們生活方式般的生活著,那麼相信著你認為他們相信的信念將大概會創造成為你這輩子找尋的託詞。是的!是虛偽假裝的!因為追根究底,你根本不是他們!你永遠也不會成為他們,你甚至都有可能誤會了他們相信的事情。然而,你就是你自己。
當你允許,接受並願意毫不費力的平靜下來,你會發現過去信念塑造了你的現實。經由一些練習與指示後,你可以學習到如何改變你的「我真實的相信」信念,然後重塑你的生活。
我們經驗自己真實相信的信念,如果不真實的相信我們會經驗自己的信念,那麼我們就不會經驗到自己的信念,可是「我們經驗自己真實相信的信念」的這句話依然有效。如果我們相信經驗經常是出人意料的,那麼我們就會經常有出人意料的經驗。如果,我們相信經驗使我們產生新的體悟,那麼我們就可能會有開悟的經驗。我們也許相信必須要經過又辛苦又冗長的搜尋,才能獲得期待已久的經驗...。我們也許相信,永遠也不可能擁有那個非常渴求的經驗...。我們也許相信不可能再有什麼更新的經驗了...。我們也許相信,即使有新的經驗,也不可能改變了。我們也許相信,即使有新的經驗,那也不是我們長久尋覓的那個。我們可能相信那些我們很喜歡的信念,一旦被完全的相信,它就會變成事實。
心靈影響的現實是我們真實的相信它是什麼,它就是什麼(只要不和先前的信念發生矛盾)。
唯一不在現實之內的就是那個無法言喻的你,創造源頭! 創造源頭就是沒有限制的覺識。你就是你自己。從已被喚醒的狀態,時間(可被認為是有意識的現象)是回應什麼是被相信的,什麼是被經驗的,以及什麼正在被經驗等問題間唯一的區別。你可以是一切也可以什麼都不是。這是一個似是而非的議題,令人不僅讚嘆又敬畏。
當你不願經驗你是創造你自己信念的創造者,你就變成你自己信念的經驗者。是誰創造了你呢?你自已!你或許沒有自願的創造你自我認同的所有面相,然而,事實上你確實的創造了它們,有些是從渴求來的,有些則是因為排斥。
自我認同則是添加在創造源頭之上的層層信念。創造源頭的第一個信念永遠是:「我是」。
理解上述所有的可能會是個令人氣餒的挑戰。你能發現阿梵達工具將會是很棒的助力。然而一旦這個問題被挑出來了 (事實上它應該被挑出來),你將會發現自己又身處一個新的兩難的境地。
長久以來,人們都是在幾經衡量著證據,並分析著它,甚至針對每個答案都仔細測量真實性後,才決定「我應該相信什麼?」
現在我們清楚的知道這個問題對創造源頭而言是一個錯誤的問題,正確的問法是應該是:「你想要相信什麼呢?」
觀點與信念
擷取自哈利.帕爾默著作之「刻意.有意.故意生活」
在意識裏任何的信念都有屬於它自己的定義與層面。相信與信仰創造了信念。相信就是創造與建構意識的行動。
信念具有創造印象,濾取印象,以及與其他的創造物互動的能力。具有創造或與其他創造物互動能力的信念則被稱為觀點。
一個習以為常的觀點就是所謂的自我。一個人的自我認同或個性是由信念群所組合而成。界定清晰的信念,製造僵化的自我認同。愈有彈性的信念,愈能製造有彈性的自我認同。
觀點的背後,就是那個構成天地萬物基礎,沒有時間、沒有空間、沒有質量、沒有能量等創造物限制的覺識。它感知其他東西的辦法,就是將自己變成所想要感知的東西。因此感知者與被感知者之間沒有任何的分割。感知者就是被感知者;覺識可以變成任何東西。
現實是從觀點往外延伸投射出來的。觀點與他們自己所投射出的現實之間的反應與互動製造了能量、空間與時間。
千萬別錯過下一週的文章:你認為你自己是誰?
關於阿梵達課程的故事
為什麼我應該考慮去參加阿梵達課程呢?
阿梵達課程目標是導引你去探索你的信念系統,讓你具備修改那些你想要改變的事物的能力與工具,阿梵達課程為你開啟你的意識內在運作的一扇窗,讓你更了解自己。你在課程中所學習發展的能力與技術將有助你重建你的個人生活。
課程中將教導世界信息(經驗性的)而不是文字信息(智性的)。因此會需要一位訓練有素的阿梵達領袖導引你進入你實際運作的信息,而這些信息早已經控制了你自己的意識。

練習
擷取自再現人生 ReSurfacing®
目標:
決定你所擁有的信念具有傷害性或是幫助性。是刻意.有意.故意的創造,或者它只是個灌輸在你身上的教條。
預期結果:
新的啟發,重組個人現實。
指示:
• 關於自己,列舉五件你所相信的事情
• 關於人際關係,列舉五件你所相信的事情
• 關於金錢,列舉五件你所相信的事情
在每個你寫的信念之後,標註上這個信念為你帶來的是助力(助)或阻力(阻);
同樣的,在每個你寫的信念之後,標註上這個信念是刻意(刻)的創造 或是教條灌輸(教)的結果。
再現人生ReSurfacing®:
探索意識的技術
哈利.帕爾默
再現人生的意思是擺脫舊創造物的糾纏,重新回到覺識。
我是誰?
我為何在這裏?
我將去向何方?
再現人生以新的方式解讀了這些古老久遠的問題,你將會透過探索你的意識架構發現答案。
你將會有很多新的洞見與覺察,發現你的生命運作成功或失敗的原因。
非凡時刻
當思考激盪才討論第一題時我的頭就開始感到一股很強的感覺,持續了整個討論的過程。我從來沒有過這樣的感覺,這不但令我驚訝而且它感覺實在是太好了,這就是它令我感覺到的:-)
接下來的時間,我做了源頭清單而且我真的很享受這個能與不同人連結的練習。我同時也注意到我開始享受是我自己。我整天真實的笑著毫不懷疑為什麼笑,非常謝謝你,哈利。
P.S. 我會持續下去一路到智者 –M.D.
我想要向哈利說謝謝你創造了這個課程。這課程真的很棒而且我發現我一些非常奇怪的信念。雖然我只有八歲,我真的很享受阿梵達,我曾經上過再現人生,因為很喜歡所以再上一次,你的書真的很有趣,我會在有需要時再做這些練習。我也很喜歡你的演講影片。 –C.S.
親愛的哈利,
向你致上一個溫暖的謝意,謝謝你創立這個完善的組織。我剛在墨爾本完成了我第一次的實習課程,在我三個月前才開始了我的阿梵達。我的生命中,我從來沒想過會與如此一群「真實的,關懷的,忠誠與愛的,與支持的」的人共事,再以沒有任何其他事是可以對人類與這個星球產生這麼好的影響。當我經驗到了自我的喚醒並見證了其他人的被喚醒過程,我沒有任何言語可以解釋我的感受。謝謝你有著這股意志力及勇氣將阿梵達分享給世界。與你在智者見。 –J.L.M.

時機還不成熟嗎?
如果你希望阿梵達領袖與你連繫,請 點選這裏.
藉由阿梵達課程每個人都是贏家。每一位成為阿梵達的學員將集體意識轉移到一個更包容更理解的境地。運用阿梵達幫助你自己也就等於同時的幫助這世界上的每一個人。 – 哈利.帕爾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