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梵達電子報
意識探索
第十三期
有些信念雖然經常展露在日常生活中,但對生命的影響卻是微不足道;然而有些即使很少或甚至完全不會被表達出來的信念,卻對生命有著息息相關的影響。
你遺失了一隻鞋嗎?
哈利.帕爾默
詢問別人他們相信什麼,那你很有可能會獲得的是一個分類表,說明他們想要什麼?他們聽說過什麼?和什麼聽起來是合理的?或者,根據調查顯示,他們所相信的, 更像是被他們所讚美表揚的事。他們真的相信那些他們聲明他們所相信的事嗎?大多數的時候,答案是否定的。但如果你願意更深入的暸解那些他們聲明所相信的信念的話,你會發現塑造他們行為模式與創造他們現實的真實信念群是什麼。
真實信念群,不論是刻意選擇的或是有條理的教條灌輸,都創造了一個藍圖,將你所接收到的與你解讀它的方式給呈現出來。一般來說,意識會依據這個藍圖來造就你對特定事物了解的方法,以及你對特定事物調頻的方法。改變一個真實信念可以改變你的心智狀態,也可以改變你運用注意力的方法,還可以改變你所看到的事物。實際上,一個真實信念能使得物體從你的觀點中消失。 一個魔術師在舞台上表演催眠,魔術師邀請一位志願者參加表演,首先魔術師請他把鞋子脫下,他照做了,接著這個魔術師灌輸了一個信念給這個志願者(他稱之為醒來時仍然有作用的催眠後暗示法)-也就是當這個志願者醒來後將看不到他的鞋子,即便是他的鞋子沒有被任何東西遮住的擺放在他的椅子前方,距離只有幾呎的地板上。
魔術師開始由5倒數到1,同時告訴這個志願者每倒數一個數字他就會逐漸清醒,數到1時他就會完全清醒,並且感覺很快樂,精神完全恢復。
這個志願者微笑著醒過來後像彷彿什麼都沒有發生過的說:「不好意思,我猜我不是一個好的志願者。」
魔術師指著這位志願者的腳問說:「你的鞋子呢?」
這位志願者立刻感到困窘的發現他的鞋子不見了,他看了看四週,眼光越過完全沒被遮蔽的鞋子,最後他回答說他沒有穿鞋子來。
魔術師追問這位志願者:「你的意思是說,你今晚沒穿鞋子就出門來這個戲院嗎?」
觀眾大笑了起來,這位志願者開始侷促不安並且變得充滿防備的回答說:「是的,我都是這麼做的哇。」
「你沒穿鞋子就出門來這個戲院?」
這位志願者聲明說:「這是我在表達抗議的方法。」
魔術師接著又問:「請容許我這樣問,你在抗議什麼呢?」
這位志願者表示:「我在向逼迫我去做我不想做的體制系統抗議。」
魔術師問道:「那麼你是不想穿鞋子嗎呢?」
「是的,沒錯。」
魔術師直接指出那雙在地板上鞋子,並拍拍它,又用鞋子來敲敲地板後問說:「這雙鞋難道不是你的嗎?」
這位志願者盯著他的鞋看了幾秒鐘,他的頭腦開始認出在他眼前的這雙鞋的確是他的。
於是他回答:「哦,是的,我一上台就脫下它們,這樣我才不會掉到舞台下去,因為那雙鞋還是全新的,所以鞋底非常的滑。
這個值得觀看表演的重點在於,這個魔術師植入給這位志願者的信念,不僅造成這雙鞋子從志願者的視野中消失,同時也誤導了他的頭腦,讓他為遺失的鞋子創造了非常合理的解釋。
當然,造成看不見鞋子這個經驗的真正主因並不是合理化的解釋,合理化的解釋是在事實發生後被創造出來的堅固信念。真正造成看不見鞋子這個經驗的主因是一些接近信念的東西:當我醒來,我將無法看到我的鞋子,即使它們就被擺在我的眼前。
一個隱晦信念被以催眠方式植入時,就在精神層面裏創造藍圖,使得心智以選擇性的方式去接收感知。
頭腦最原始的指令之所以存在的原因,是要將你所感知接收到的事物有意義,從這個表演的例子中,他不僅創造一個解釋,同時也用一個新的信念來美化這個解釋,即便這個信念很不真實。「我在向逼迫我去做我不想做的體制系統抗議。」這個人現在的生命與這個謊言共存著。
這個志願者為什麼不只要說:「我不知道我的鞋子在那兒?」這是一個誠實的答案,但卻會迫使他的頭腦進入到一個因為不知道所產生容易受傷的狀態。不知道,可以是很羞辱的和很危險的,一般對於不知道的狀況會忙於用沉思推斷、假設、與困惑他人的方式來反應。
有些心理分析學家會告訴你這是一個自我防禦機制:一個用來避免自尊遭受到潛在危機或面臨與自我形象衝突的方法,也就是說,當頭腦遇到不完整的資訊時,卻急著想藉由他個人的想像來證明自己是對的,同時也能保護到個人自尊。人們很難能容忍不知道的狀況發生,所以通常寧願扭曲現實也不願面臨受傷的可能,這也是那位受到催眠的志願者在面對不知道時所選擇的方式。
這位志願者是在彌補著那個因為被輸入了看不見鞋子的特殊信念,而引起擁有不完整資訊的狀況,但類似於防禦機制,各式各樣的隱晦信念可以藉此被發現出來。頭腦對於能做對有著深沉無法抗拒的渴望,因此會促使你對於那些即使你不相信的事物也聲稱你相信。這樣的狀況使得真實信念群與經驗之中原本可以有單純連結的結果更加複雜化了。
關於阿梵達課程的v故事
根據阿梵達教材,請問什麼是阿梵達?
阿梵達Avatar是由梵語而來,"ava"的意思是「向下」或「體面的」,"tara"的意思是「交會」或「通過」。在印度神話裏,阿梵達與志願降身為肉體來參與開創世界萬物的神性有關。在阿梵達的教材裏,這個字是形容一個人跟隨著靈性修行的道路來除去加諸在源頭意識上的定義,同時能創造「向下」以及將自我本身的創造物具體的呈現出來。這是一個成功的阿梵達學員在完成課程後預期可以達到的結果。

隱晦信念
擷取自再現人生 ReSurfacing®
當你,實際上是透過某個信念運作,卻不知道自己擁有這個信念時,這個信念就是所謂的隱晦信念。這些隱晦的信念,絕大多數都不具有協助能力。事實上,它們往往扼殺我們的能力。它們多半充滿了自我毁滅;我們通常是在很不理智的情況下,採取它們,運作在它們之下。
你對隱晦信念的第一印象是,它是絕對真實的。生命、生活本來就是這樣。這就是我。看!這些都是證據。可是,有趣的事發生了:你發現,能證明這個信念是真的證據是由這個信念所引發的。一個模式開始展現了。
發現隱晦信念群的步驟是,先誘惑自己將它們表達出來,然後站在一邊,看看你剛才說了什麼。隱晦信念群通常都躲在很渴望自己能做對的面具裏面,因此想發掘它們,我們必須願意讓自己受傷。
購買再現人生 ReSurfacing®,
發掘你的隱晦信念
再現人生ReSurfacing®:
探索意識的技術
哈利.帕爾默
再現人生的意思是擺脫舊創造物的糾纏,重新回到覺識。
我是誰?
我為何在這裏?
我將去向何方?
再現人生以新的方式解讀了這些古老久遠的問題,你將會透過探索你的意識架構發現答案。
你將會有很多新的洞見與覺察,發現你的生命運作成功或失敗的原因。
非凡時刻
身為一個學生,並且在過去廿年之間推動一個奇蹟課程的我發現,阿梵達的再現人生是可經驗的,再現人生的課程教材中提到了這個原理原則。對我來說,很興奮的能看到信念群從隱晦的狀態轉變成不再具有影響力,而且視野變得寬廣或者全然不同,這是一個令人讚嘆及愉悅的經驗,我期待能經驗更多。 –S.S.
親愛的哈利,我的妹妹Rebecca在今天完成了她的再現人生,兩年前她在參加第一天的課程後就因為「忙到沒有時間」來完成後半段的練習。
在這次接續再現人生的課程之前,我們先完成了基礎意志力迷你課程,這讓她有了很好的開展,她開始有許多領悟並且開始願意面對她的人生與家庭課題。年幼的休伊(Baby Huey)停止了那些源自於家庭信念群的傷害,那些自久遠以來就一直縈繞在心頭揮之不去的傷痛。
當她做到擴展練習時,她意識到有一個「我」已經沉睡多年,我和我的妹妹經驗了她第一次內心與靈魂的連結,我們放下所有的偽裝哭著擁抱著。她將參加下一場的國際阿梵達課程,一個全新的阿梵達覺醒了。
擁有滿懷的報恩式的感謝與愛的向你致意。–L.W.
哈囉,給正在看這篇的你,如果你認為阿梵達領袖課程跟阿梵達課程差不多,那你就錯了。不過阿梵達領袖課程跟阿梵達課程一樣,都是一個全新生命經驗的開展。
每一天都像從擁有全新的身軀開始,每一天你都更靠近開悟,每一天你感覺到更能處在當下,還有每一天你都能更認識自我。
所以說,阿梵達領袖課程對我而言是什麼呢?嗯...它是真的!我的意思是很真切的真實!我感覺到比在阿梵達課程時更好的感覺。
對一個害羞的我來說,我發覺在我的世界裏要與人們溝通是多麼困難的事,然而在阿梵達的世界裏則不然。你漸漸的能認識許多人而且很快就有了信心,嗯,這是我感覺到的,很像在幼稚園的時候你不在意別人,單純的只想做朋友的感覺,很快樂,對吧?
所以,給正在看這篇的你,如果你還沒有參加阿梵達領袖課程,我衷心的向你推薦這個課程;對於那些才剛完成領袖課程的你,繼續往前而且希望某日我們能在專業課程或智者課程相會,你永遠不知道未來將如何發展,要不要創主要起始呢?
愛所有的你們並希望你們每個人能充份的享受生命 –J.L.
你的下一步
藉由阿梵達課程每個人都是贏家。每一位成為阿梵達的學員將集體意識轉移到一個更包容更理解的境地。運用阿梵達幫助你自己,也就等於同時的幫助這世界上的每一個人。 –哈利.帕爾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