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梵達電子報
意識探索
第三期
阿梵達發展壯大:開悟的經驗或者要求退費
(三之二)
哈利.帕爾默
「整個阿梵達課程分成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知性的。它是思想的糧食。你只需要傾聽,閱讀與察看,如果你願意,你可以思考你所體驗的經驗。第一階段課程的目的是了解,而且與廣泛的生活層面建立關係。」
「從第二階段起,你開始探索。你開始走進自己意識的後院。睡了幾覺以後,你會開始練習那些為了使你能夠掌握眼前這個經歷而迫切需要的能力與工具。這使你的生活恢復秩序,為下一個更大的歷險而預備。」
「在第二階段的課程裏,你將澄清、擴展那些自己可能在隱隱約約裏已經知道的感覺-延伸的感覺。這些感覺不需要透過感官器官接收,不需要實際的接觸。它能使心靈安靜下來,戲劇化地增強活著的感覺。」
有人舉手「這是打坐嗎?」
「也是,也不是。效果相同,它們都能使心靈安靜。但是方法不同。阿梵達的方法既好玩又快速。和打坐一樣,它是想做心靈的主人-讓念頭停止,然而『阿梵達』是以輕鬆的、玩遊戲的態度,而不是掙扎的、當面衝突的態度來處理。想打開保險箱,用力把門撬開是個方法;解開暗碼鎖也行。阿梵達的方法是開鎖。」聽眾都很喜歡這個比喻,他們中間有很多人,已經花了很多時間,想把門撬開。
「第二階段還有另一些練習,目的是培養辨識、創造以及改變評斷是非對錯的技巧。這些練習會讓你明白你自己生活、生命裏的輪迴-反覆出現的循環性模式。」
「我們的經驗必然吻合我們的判斷。我們的評斷就是我們的信念,也就是感知的濾網。兩個人雖然同時經歷完全一模一樣的事件,卻有著截然不同的經驗。一個人覺得受到嚴重打擊,從此一蹶不振;另一個卻根本無所謂。原因很簡單,他們為自己的經驗給予了不同的評斷。」
「這個練習最後的目的是使你能夠真誠的放下任何評判,讓經驗只是經驗。你滑入自己一向排斥的經驗裏,就像痛快地泡個熱水澡一樣的舒暢。如果你的身體上有個一直無法擺脫的痛苦,你的生活裏有個一直不暢快的關係,這個練習能讓你大徹大悟,帶你進入轉捩點。」
「在第二個階段的最後,你會學著除去那些影響你創造現實的障礙。我們發現每個人都是大笑著走過這些最具挑戰的經驗,你的臉可能會笑得抽筋,你的創造力一定會加強,這使你能重新掌握自己的存在。」
在我的腦海裏,我看到一張張通過這個練習的學員的笑臉,他們不斷的向我道謝。他們眼角的濕潤在我的心頭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也記得另一張悲傷的、憤怒的、放棄的臉龐;在他的心裏『阿梵達』完全是騙人的伎倆。為了讓生命繼續失敗,他凍僵了,他緊緊的抓住那股理直氣壯的憤怒,不願讓它隨風遠飄。隨他吧!等那一天,他沒辦法再繼續充當受害者時,時間會將他帶回來的。再加點油,多一點誠實,他也會過關的。
也許在場有一些慢性的、長期的受害者,我必須提出一點小小的警告。
「如果在第二階段結束時,你對自己的成果並不十分滿意,那就不必急著進入第三階段。第三階段無法彌補第二階段的不滿意。如果你原本就不打算進入第三階段,而且在第二階段結束後的一個星期之內發現,整個第二階段的錢花得不值得,我會讓你得到全額的退費。」我衝著自己笑了笑。你聽到在靈修,修行的路上,有人提出不滿意就退錢的保證嗎?
...續集請見第四篇
關於阿梵達課程的故事
我想你經常面對的問題恐怕是:「什麼是阿梵達?」 所以,什麼是阿梵達呢?
阿梵達是過去、現在以及未來的每一個現實。我知道這個說法很不清楚,但是,在我來說,這是最真實的聲明。阿梵達處理創造物,根據我的定義,所謂的創造物是指任何存在時間與空間裏,被界定的、有極限的「東西」與覺識。這包括了宇宙以及包含在其中所有的東西。
因為大部份的人並不想涉及這麼深的局面-包括所有一切的阿梵達,因此,我通常會討論信念。人們有個直覺的認識,他們的信念影響著自己的生活。生存的最大困境是不知道自己該相信什麼。這是每一個人都面對的哲學深淵。這個深淵的名字就叫「我不知道」。不知道是一件很危險的事。在這個深淵的邊緣上有許多各式各樣的小販,各自銷售著不同的信念。有些店家被歷史粧點出豪華的、神聖的外表。另一些店家則是一部部由狂熱的宗教信徒所駕駛的公共汽車。每個人都在銷售一套過程以及一張通往深淵另一頭的真理之地的單程車票。其實,能夠跨越深淵的橋樑成千上萬,然而,每一座橋都通向一個有一點點不同的現實。
阿梵達與眾不同的地方是過程是空白的,車票是雙程的來回票。
找尋連絡管道
事實上一位阿梵達領袖的教導並不需要名字,因為名字並無法在世界各地傳頌,而是藉著擁有將這個充滿愛的成果、與世界分享意識的意願,來讓阿梵達在世界各地傳遞。 – 哈利.帕爾默
如果你願意由阿梵達領袖主動連絡你,請 填寫表格並將它回傳至國際星邊公司,阿梵達領袖將會儘快與你連絡。
非凡時刻
阿梵達是一項驚嘆的成果,一個充滿歡樂與歌聲的地方,它讓我擁有從來沒有如此過的能力與自信。
對於一個相信任何技術都可以促進人類成長的人而言,我也非常樂意了解阿梵達,「心知肚明的知道」我能從中得利,但同時也暗想總會有其他的技術能讓我更往前進。
但我現在不再如此相信了。
自從上了阿梵達後我看到不同的選擇,我感覺到不同的自己。即使明天我就死了,這個禮拜的課程已夠足以讓我去好好選擇我要的生活。 –A.G.

信念管理
免費下載迷你課程
(詳見下方說明)
「你將它看成什麼,導致你覺得什麼才是真的。你將它運作成什麼,導致你覺得自己能做什麼。觀察與能力的不一致,因為每個人的眼裏的它各不相同...這導致...。」
阿梵達智者課程
講稿, 1991
從某個存在層次來看,是真實無誤的,換個層次看可就不一定了。從某個角度看,是確切實在的,換個角度看,可就難說了。爭論、衝突、鬥爭,尤其在宗教、哲學、與心理學的領域裏,多半是因為大家在不同的觀點層次上各說各話,而不是只有一方的看法才對。
使得生命在某一個層級上產生蛻變的練習與程序,可能對另一個層級的存在毫無影響。
除非了解觀察者的思考架構,否則我們不可能評斷他(她)的觀察是否確實,喝醉酒的的人有時候看到的兔子的確是粉紅色的。
因為阿梵達的信念管理課程中的程序直接強調意識、運用意識,因此使用者可以自在的,在不同的層次的存在裏進出。
我們可以將存在的類別、層次刻劃得更詳細。我們可以用感知的效果與確認來界定與分類;也可以用渴求與贊同分類,也可以用感知的體系或方法分類,我們可以討論個人的現實、感覺的現實,觀念的現實,討論所有這些現實的相同與差別,但是,歸根究底,無論任何存在的層次,它們都是由我們的信念形成。
信念是塗抹了色彩的鏡片,它將我們所想要經歷的經驗,從所有的可能性中篩選出來。
信念管理迷你課程將探索你的信念和你的經驗間的關係。
歡迎下載哈利.帕爾默著作信念管理迷你課程